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
4个月前 (01-10) 24 0
本文目录一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体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管理体制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实行外汇集中管理制度,旨在通过扶持出口、沟通侨汇、以收定支等方式积累外汇,支持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私营进出口商在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面对国内物价波动,中国灵活调整人民币汇率以调节外汇收支。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体制的改革始于1993年11月14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了改革外汇体制的方向,即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这一决定为外汇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3、外汇管理,即一国政府授权国家货币金融管理机构或其他国家机关,对外汇收支、买卖、借贷、转移以及国际结算、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等实施的管制措施。在中国,外汇管理经历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的转变。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由于外汇资源短缺,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
1994年国家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保持合理及相对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强化外汇指定银行的依法经营和服务职能。严格外债管理,建立偿债基金,确保国家对外信誉对境外资金的借用和偿还,国家继续实行计划管理、金融条件审批和外债登记制度。
年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包括:(1)实现汇率并轨,建立了以市场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取消了外汇留成和上缴制度,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3)建立了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形成了人民币汇率的市场机制。
自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外汇管理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人民币汇率机制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人民币汇率开始向市场汇率过渡,并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且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年,中国进行了重大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实行单一汇率制度:取消了之前的双重汇率制度,开始实行单一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制度。 人民币官方汇率并轨:将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合并,减少了外汇市场的扭曲。
721汇改是什么
汇改指的是中国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实施的一系列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以及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在这一时期,中国逐步放弃了原有的固定汇率制度,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制度,并逐步推进外汇市场的开放和市场化改革。
国际热钱(Hot Money)又译为国际游资,《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第721页 )的定义是:“投机者为追求高利率及最大获利机会而由一金融中心转移到另一金融中心的频繁流动的资金 。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